Skip to main content

🐈🐩毛孩甩頭搔耳、異味飄散?警報:小心喔!! 可能是「耳炎怪獸」正在開趴!

By 2025 年 11 月 4 日最新消息

「趙醫師,我家毛孩最近猛甩頭、狂抓耳朵,還飄來一股…呃,特殊的氣味。是不是又耳炎了?」 ——是的,這句經典台詞,在動物醫院的「熱門點播排行榜」上,其地位大概僅次於「他(她)今天不吃飯」。

耳炎(Otitis)是犬貓極為常見的健康問題,但絕非小事。讓我們來專業解析這場在耳道中舉辦的「微生物狂歡派對」。

👂 為何毛孩的耳朵是「五星級派對場地」?

犬貓的耳道並非像人類一樣筆直,而是呈現獨特的「L型」深井結構。這個溫暖、潮濕且通風不良的環境,對於細菌、酵母菌及耳疥蟲而言,簡直是完美的「五星級俱樂部」。

只要耳道內積累了過多皮脂(耳蠟)、污垢,或在洗澡後不幸殘留大量濕氣,就像是主辦方點燃了煙火,正式邀請這些微生物入場狂歡。

常見的「派對邀請函」包括:

  • 體質因素:過敏是最大宗的幕後黑手(例如異位性皮膚炎、食物過敏)。
  • 結構問題:耳道過於狹窄、耳毛濃密(如貴賓、雪納瑞),或是垂耳品種(如可卡、米格魯)導致通風不良。
  • 環境因素:居住環境濕熱、洗澡或游泳後未確實乾燥。
  • 病原感染:耳疥蟲、黴菌、細菌或酵母菌的繼發性感染。
  • 內分泌失調:如甲狀腺功能低下或庫欣氏症。

派對失控的結果? 毛孩開始出現劇烈甩頭、頻繁搔抓(甚至抓到破皮流血),耳朵開始散發一股濃郁的「發酵乳酪香氣」——這聽起來或許很法式,但很遺憾,這就是耳炎的「經典簽名」。

🏥 警訊:何時該停止觀望,直奔醫院?

請注意,毛孩的耳膜非常脆弱。當您觀察到以下任何跡象時,請立刻預約獸醫,不要再用棉花棒試圖「深入挖掘考古」

  • 耳朵明顯紅腫、觸碰時疼痛
  • 出現黑色、深褐色黃綠色的異常分泌物或耳垢。
  • 頻繁甩頭歪頭,甚至出現平衡感失常(這可能意味著感染已深入中耳或內耳)。
  • 上述提到的「經典簽名」惡臭

獸醫師會使用專業的檢耳鏡深入檢查耳道及耳膜的完整性,並進行耳道採樣(顯微鏡鏡檢或細菌培養),以鑑別是單純的外耳炎、棘手的中耳炎,還是混合型感染🔬。

📢 大聲公提醒: 千萬別擅自使用「人類藥膏」或「祖傳秘方」。寵物耳道的 pH 值、菌叢與人類不同,不當用藥不僅可能無效,更糟的是,可能導致抗藥性、刺激耳道,甚至使耳膜受損,讓一場普通的外耳炎,「升級」成難以收拾的災難現場。🤯

🏠 居家戰略:如何管理這場「瘋狂派對」?

治療耳炎需要耐心,而居家照護是防止復發的關鍵:

  1. 保持乾爽:洗澡或游泳後,務必將耳廓及耳道口乾燥(使用吹風機的冷風檔,切勿用熱風直吹)。
  2. 執行正確的#寵物耳道清潔: 依獸醫師指示,使用「寵物專用」耳道潔耳液。頻率是關鍵!治療期可能需要稍頻繁清潔,但日常保健通常是每週 1次。過度清潔(如天天洗)反而會破壞耳道屏障。
  3. 控制過敏源:若確診為過敏體質,請嚴格配合獸醫師進行食物排除試驗或環境管理。
  4. 適度通風:對於耳毛濃密的品種,適度修剪耳道周圍雜毛可促進通風,但請避免過度拔毛(別拔到「寸草不生」),以免造成毛囊發炎。

🌿 #中獸醫小叮嚀:從「清熱祛濕」調整體質

在中獸醫學(TCVM)中,耳炎(常被歸類為「耳膿」、「耳疳」)多半與「濕熱上攻」的體質有關。

這意味著體內濕氣過重(可能源於飲食或脾胃失調),加上環境或體內的「熱邪」助攻,這股濕熱便會循經絡上行至耳竅,造成發炎、紅腫和異常分泌物。

  • 治療原則:著重於「清熱利濕」、「解毒止癢」。
  • 常用藥材:可在中獸醫師指導下,辨證論治,使用如黃芩、龍膽草(清肝火、燥濕)或茯苓、薏苡仁(健脾利濕)等藥材來調整體質。

🥘 食療輔助(體質調理概念)

注意:這僅為輔助,不能替代醫療。

  • 降火食材:少量熟的苦瓜、南瓜,有助於清熱代謝。
  • 抗炎油脂:富含 Omega-3 的食物(如鮭魚、亞麻籽油),有助於緩解發炎反應。
  • 健脾利濕:無糖的蓮子、枸杞或山藥,可作為日常保健,強化脾胃功能。

💬 獸醫師的最終叮嚀

耳炎絕非「洗一洗就好」的表面問題。它往往是毛孩潛在過敏、內分泌或免疫系統失衡的「前線警報」

如果您的毛孩一年內耳炎復發超過三次(或已成為獸醫院的VIP常客),強烈建議您尋求 #犬貓皮膚專科 獸醫師或整合醫學(如中西獸醫)的協助,共同揪出背後的真正病根。

我們的目標是:讓「耳炎怪獸」徹底say goodbye,而不是每年都回來包場開趴!🥳